我國今年九月六號起開放六項細胞治療技術,可應用在癌症、植助聽器價格皮、骨髓、軟骨組織、血液幹細胞的移植,國內多家醫學中心陸續籌備設立細胞治療中心,三軍總醫院細胞治療中心是申請核准設立的全國第一家,今天舉行揭牌儀式。
衛生福利部修改「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開放6種細胞移植技術,今年9月6號起上路實施。
以往國內癌症患者若想採用細胞治療,必須飛往國外,國內現在開放的6項細胞治療技術,還有3家醫學機構申請中。衛生福助聽器利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說,要做細胞治療的機構,醫師必須修學分瞭解相關法規、細胞製程和品質控管。
助聽器(hearing aid)是幫助聽障者改善聽力不良狀況的裝置,最早期的助聽器是耳筒,其構造與用法類似平常的漏斗。進入二十世紀,依據近似電話的原理,有人設計出電子式助聽器,其內部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麥克風(microphone),一是增波器或稱擴大器(amplifier),一是接收器(receiver),聲音由空氣振動而先經過麥克風,轉成電流,經過增波器放大後,傳進接收器,再把電流轉成聲波,使聽障者感應到聲音。1920年代,助聽器使用真空管,到了1950年代,為電晶體取代,1980年代,半導體晶片將助聽器的效能再進一步提昇。按照聲音傳導方式區分,助聽器分為空氣傳導式(air conductive)與頭骨傳導式(born-anchored)兩大類,大部分助聽器屬空氣傳導式,依其外型可大致再分成四種:1.口袋型,麥克風及增波器製作於一香煙盒大小的單元內,可置入口袋,以電線連接著插於耳道之接收器;2.耳掛型,將所有組件製作成一小型彎曲的單元,可掛於耳後,並以軟管插入耳道接收;3.眼鏡型,將所有組件置入較粗厚的特製眼鏡架內,以軟管插入耳道接收;4.耳道型,根據配戴者的耳道塑模,將所有組件置入一微小的單元內,可完全插於耳道中。
石崇良:『課程裡面還有很多的一部分是對於細胞製程的瞭解跟品質的控管,這樣醫師才能對病人負責。它不是一個商品,它是一種治療,所以它是從醫師跟病人的醫病關係去建立起來的,所以醫師必須有全面的認識。』
三總內科部主任何景良表示,三總細胞治療中心準備開始執行的是應用在肺癌和肝癌的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從病人身上抽取細胞或組織,執行免疫細胞毒殺腫瘤能力培養,再植入病人體內。